LOADING

阳关三叠:古代兵法中的关键战略地点

古代经典1年前 (2023)发布 adorer
114 0 0

[ad_1]
阳关三叠:古代兵法中的关键战略地点

阳关三叠,又称为“太阳三关”,是中国古代道路中贯穿凉州(今陇西)通往中原地区的重要关隘。它位于陇西至凉州间的崇山峻岭之中,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也是历史上许多著名战役中的关键战略地点。

阳关三叠险阻万分,以“三屏障、二崩断、一通道”而著称。其中的三屏障,指的是关中段的阳关、阳泉关和宁武关,是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二崩断,则指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等原因而造成道路途经的两个山峰崩塌,道路不通的情况;一通道,则是指吞噬了几千条人命的道路,因其险要而不被推崇。

阳关三叠的重要性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在当时,曹操率军攻打张鲁的巴郡,遭到反抗者刘璋部将关羽的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而后曹操从此深刻认识到阳关三叠区域的重要性,开始修筑路军建设,并将步兵、骑兵以及缚马的人繁重物资单列成队,排队前进以减小对道路的压力。

唐代的阳关三叠区域因黄巢起义、安禄山之乱等大战的爆发而几经更迭。其中,唐朝天宝元年(742年),藏族的五泽千垛举兵造反,占领了阳关等岭口,使得唐军曾对此展开过军事平定。隋末唐初的陕北区域非常动荡,随着唐朝的强势崛起,阳关三叠也成为了对边群雄攻打中原统治的要冲。唐朝往往将这里设置为防御和进攻的主要渠道。838年,唐太和四年,朕已严峻,防御地方军力也在加强,由王承麟出任潼州防御司副总管,兼鄜州伊川太守,他的任务是防守处在隘口之中的阳关三叠。

宋代,作为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地,阳关三叠地区又一次被重视。建炎以来,区域内的鉴真、李世民等成功率领大军平定膺城、宣抚蜀、收复中原。北宋的黄裳在此一带行踪若鬼,一路靠借住寒山寺、宁远寺、布教寺等寺院为家,以泥塑殿堂的技艺赚到份盐过日子,成为了当时的人民英雄。直到南宋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和气候变迁等原因,使得阳关三叠区域的安宁与平衡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明末清初,夷人在此居住,时隔千年的阳关三叠再次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17世纪60年代,清军在查处郑成功叛变的过程中先后击败了康郎三、刘铭传等反清势力,进一步巩固了西北地区的统治。到了19世纪,宁武关一带成为了中俄边境纠纷地区,几次中俄边界谈判中也常常提到这一关隘。

综上所述,阳关三叠的历史悠久,地位尤其重要,“一灌二千里,鸟端三架桥”,这样的评价不仅说明了该区域的交通与休息的必要性,也体现了其在历史上所扮演的关键地位和决策性作用。尤其是在道路交通、通商贸易、战略军事等多个方面,阳关三叠区域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不朽的传奇。
[ad_2]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