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从敦煌莫高窟看中国古代宗教与哲学的演变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世界上现存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由敦煌石窟和巩昌石窟两部分组成,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等王朝而建造,历时约一千年,总坑数达到735个,现存洞窟492个,其中保存有精美的壁画、浮雕和内部结构布局等佛教艺术的珍品。敦煌莫高窟不仅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材料来源。
敦煌莫高窟里的佛教艺术,展现出了中国古代宗教与哲学的演变历程。最初,在汉代,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国传统宗教是通过符咒、颜色、木板,饰品、殿堂等方式来尊奉神灵和祖先的,这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文物上也有体现。其中,东魏、北魏时期的作品较多,这是佛教传入后,中原文化与崇拜印度神灵的黄帝文化相遇产生的典型表现。
唐代是敦煌莫高窟的鼎盛期,壁画多达45000平方米,描绘了佛教的故事、律仪和宗教思想等方面。其中,五代时期“法相系”代表作——254洞的壁画,展现了中国佛教“空、有、生、灭、缘起”的思想体系。在壁画中,先行画出了佛家三界的空,再一层层地添上了地水火风,形成了“有”。在这一基础上,又描绘了生灭和缘起的哲学思想,“一切众生以无我为本,非贪非恶非爱非憎。”这些思想体系贯穿整个佛教的发展,而在壁画中得到集中表现。通过这些宗教思想的表达,可以看出唐代佛教与中国传统宗教融合的形态,以及佛教思想对当时社会抚慰情绪、维持社会稳定的重大作用。
在唐代之后的五代时期,敦煌莫高窟的佛教壁画也发生了变化。五代时期是中国社会政治动荡的一段历史。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宗教思想趋向于民间化和个人化,宗教信仰渐趋私人化,对于历代帝王内外战乱所带来的灾难和磨难,信众们从中得到了安慰和支持。这也正是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的另一个亮点。
总之,敦煌莫高窟的佛教艺术,是中国古代宗教与哲学发展演变的精华。它不仅是宗教信仰的体现,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社会、政治历史的一个缩影。通过了解敦煌莫高窟中壁画和文物的内涵和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宗教与哲学的演变历程及其对社会的产生的影响,更好地珍惜和传承我们的文化精神。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