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司马光传世典籍《资治通鉴》:一部正义的历史著作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博大精深的史书,编纂者为北宋时期名臣司马光,书成于一千多年前的公元1084年。在长达三百余万字的篇幅中,记录了从周代到五代的两千年间的历史,可谓是中国古代史书中一部极为重要和独特的代表作。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名臣,他在历史学上极有造诣,是史学派别中的著名代表之一。为了纪念史学的前辈钱思公,司马光精心编写《资治通鉴》,用了二十余年的时间,于1084年完成,这部历史巨著震撼了当时的历史学界,更深刻地影响了后人的学习和研究。
《资治通鉴》的内容相对其他史书也有其独特之处:它整合了以前卷别史书的杂烩写法,由年代为纲,以各朝代为主线,对全盘历史作了统一的梳理和融合,具备了较高的通览性与完整性。其所采用的史料也很广泛和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对每位皇帝和每个时代,都有详尽全面的评价和讲解。其思想性也相比其他史书更为突出,尤其是武周时期的“律历同文”思想,也无不体现着司马光坚定的正义观和历史观。
司马光的正义思想在《资治通鉴》中有很好的体现。他的“尊王攘夷”思想,他认为中国的王朝必须强大,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其中“王”是指皇帝、“夷”是指异族,“攘夷”则是指拒绝异族入侵和侵占。也就是说,他支持中国对入侵者进行攻击,并力图恢复失地,因为历史上中国当时正处于战乱的时期,如此观点也符合了他的真实想法与现实的国情。
同时,在《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也提出了许多独特的历史观。例如,他强调历史应该是一种客观的事实,而不应当因为个人的情感喜好而改变或篡改。他说道:“我为此工,就是要让后人知道,没有一个朝代或一个省份能够做到成功从未犯过错”。在这句话中,他表达了他对历史客观性的重视,同时,也是希望后人能够不断吸取历史教训,避免言辞上的煽动或维护个人的英雄地位。
由于《资治通鉴》对于历代皇朝的准确统计和分析,使得它在社会上起到了广泛的作用。在历史学上,受到了极大的尊重,更有一句皇帝常用的话:让开,我要查阅《通鉴》。而在现代社会,它的启示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了解历史,我们也可以发掘出其中的一些道理和秉持着坚持正义,直接面对现实问题,为了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资治通鉴》之后的数百年里,中国仍然饱受内外战争的煎熬。但司马光留下的这一宏大的著作,无疑是对于独立自主、坚强不屈的中国民族精神不断传承和弘扬的一种传统方式。它让我们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它让我们认识到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和绝对性。正因为此,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成为一部正义的历史著作,也将永久地保留在中华民族的脉络中,为我们创造了中华文化史上的又一个不朽传奇。
[ad_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