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看不见的城市:城市与人性的哲学探讨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看不见的城市》可以说是一部既有哲学深度又充满诗意的小说, 被誉为意大利文学大师卡尔维诺的代表作。小说中,主人公马可波罗游历各地,向大汗国的领导忠实地呈现各个城市的图景及特点,但面对对方多次用“你在说谎”来回应,马可波罗却始终坚信他的说法,因为他正在谈论的是看不见的城市。城市的存在,不仅是由建筑和地理环境构成,更是由居民、社会成员的世俗行为、文化以及价值观所塑造的。因此,《看不见的城市》在城市这个具体而复杂的现实对象中,抽象出”人性”的并在戏剧性的叙述方式中做出了独特而深刻的探讨。
城市人性的缩影
《看不见的城市》作为一部城市小说,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对城市的“人性”进行深刻而多角度的描写。作品中,作者通过马可波罗丝毫不违反事实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一些并不存在的城市,展现出那些”看不见”的精神景观、思想和人的价值观等更加深层的城市内涵。就像作者笔下许多看不见却又令人动容的城市一样,每个城市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性体现。譬如章宗启示录中的诺彻,这座城市似乎是由艺术家创建的虚幻世界,引人留连忘返;而古怪的巴克鲁奇社会则给人留下了一种奇幻、神奇的印象。在幻想虚构的城市之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城市,更是彻底展露人性灵魂的许许多多面孔。
所以,作品中所描绘的城市实际上就是城市内涵的体现,是对城市人性的深度剖析以及具体呈现。正如卡尔维诺在书中写道:“每一个城市都是多重复杂的”城市“-意味欲必徘徊于那一堆堆烟尘、水泼、踏着街面的脚步、合拢在白天奇异钟声中的一切!”。
城市象征的多重性和人性特征的多元化
卡尔维诺笔下的城市充满了各种象征元素和符号,反映出城市文化和人性的多元化。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细节及意义,个体与群体、多元文化与共性认同,相互纠缠交织,难以割舍:譬如精神中心城市泰玛、死者的乌托邦欧伯利斯、活力四射的锡波拉 和 热情的贾斯特丹等。城市的象征多重性,不仅体现在文化层面,也表现在各种人性特征的多元性上。城市里边的人们,也是多样的,有贵族、有平民、有独夫民贼、有早早展露富贵之志的少年……等丰富的人物塑造。
城市与人性的双向塑造
城市形态的演变是灵魂的历程,是社会、文化等因素作用的综合结果,同时,它如何影响甚而塑造人的个性,也极为重要。这种互相塑造的关系,在卡尔维诺的小说中也有所体现。比如,在城市塑造艺术家心灵的同时,艺术家又因自身的思想情感而对城市产生了方向性的影响。城市与人性的双向性,可以概括为“城市是人性的精神体现,而城市的发展也受人性属性的支撑和影响。”自然,这其中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它们的切入点就在于人内在的意念、身体、思想等因素与城市发展之间的互补与整合。
城市是一个生命力极为强大的现实社会单位,城市和其“城市人性”也是当代人们存在的一部分,这不仅是案例式的剖析,更是对城市与人性关系的哲学纵深探索。《看不见的城市》的故事使读者深入隐喻的城市中,在极其具有现世感与历史性的章节,通过小说中其它各种错综复杂亿万的人物、事件的塑造与表现,再去深层次地挖掘与揭示城市,城市生活、城市文化和城市人性的奥秘,通晓人心,涵养人道,成为一个重要的视角,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和思考方式。
[ad_2]